医疗管理


制度规范

您的位置: 引导页 > 医疗管理 > 制度规范 > 正文

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发布日期:2023-11-2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实施手术前,手术科室应对所实施的手术及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前讨论,并按规定书写术前讨论记录(三级以上手术)或术前小结(二级以下手术)。术前讨论应在手术前完成。

二、手术科室每周应进行全科术前讨论。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重点讨论疑难重症、手术难度较大、新开展手术以及多科联合手术等。需要麻醉医师及相关专业科室医师参加时,按《院内会诊制度》执行;需要请外院医师参加的术前讨论,参照《外请外出会诊制度》执行;对于多科室协作的手术,由主诊科室向医务科申请召集相关科室共同完成术前讨论。

三、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的术前讨论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二线医师以上人员主持。

四、术前讨论时主管医师应就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与诊断和治疗直接相关的化验、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等,有重点地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五、术前讨论的程序:由主管一线医师报告病案,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选择手术的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主管二线、三线医师补充;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科主任或三线医师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六、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防范措施、术前准备、麻醉方式、输血准备及抗生素药物预防应用的指征理由、手术室特殊配合要求等。危重病人还应包括术前应进行的临床状况的改善方案及手术的支持方案。

七、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讨论后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病历中的术前小结或术前讨论记录由主管一线医师完成,术前小结记录内容包括简要病情、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拟施行手术名称和方式、拟施行麻醉方式、注意项等。术前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参加讨论者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日期、记录者的签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