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2月1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发起“共克时艰战疫情,人文关怀在践行”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以弘扬抗击疫情期间交一长医人的新风采,向公众传递信心、向患者传递爱心、向医护人员传递关心。近期,主题活动工作组收到诸多优秀稿件,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在公众号内展播,敬请关注。
我叫杜癸蓉,交一长医一名年轻的麻醉科医生。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春节,多了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打了一场不平凡的仗,这场战役没有血雨腥风,没有枪林弹雨,却与生死息息相关。

1月26号这天我发烧了,接踵而至的是咳嗽,牙疼,淋巴肿大,在这个新冠肺炎肆意横行的特殊时期,发热,咳嗽似乎预示着一种未知的可怕。而我只能轻轻的安抚自己,做好防护去定点医院检查,当被告知细菌感染回家吃药休息时我马不停蹄的赶往口腔医院就诊。在这个特殊时期,口腔疾病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抗生素,退烧药一盒又一盒的吃,但这体温却像这来势汹汹的洪水猛兽居高不下。夜里我难受的醒过来,测了一下体温39.8度了,我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去医院了"。一遍遍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终于黎明来了,戴好口罩,在寒风中等了许久才打到去往医院的车,在医院连续三天的输液治疗却并没有让我体温回归正常,而咳嗽却越发的严重。与此同时,照顾我的朋友也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我抑制不住的害怕了起来。进一步的检查后我被收住院了,朋友也前往西交一附院做隔离治疗。

等待核酸结果的日子是漫长的,看着不断增多的确诊病例,和一批又一批前往一线的医务人员,我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恐惧和希望同行。两天后朋友的核酸结果出来了阴性,这让我松了一口气,渐渐的,我的症状也好转了,几天后我被告知可以出院了,踏进熟悉的家门,我的心情平静了很多。几天后,国家对疫情采取了更严格的措施,我也被通知要到医院隔离14天,但是这次我并不害怕,因为从生病一来我得到了很多的温暖和很多的帮助。
当科里的卢斌主任和同事们得知我发热生病了都发来了热切的问候,有的嘱咐我好好休息,按时吃药,有的嘱咐我常测体温,保持乐观心态,还有的嘱咐我安心修养,不要担心工作,这一句句温暖的问候使我心绪逐渐恢复平静。更让我动容的是,院长助理、医务部部长唐芳雪等众多院里领导也在时刻关心着我,得知我住院后,询问我要不要转回本院,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照顾我,解决我吃饭的问题等等。得知这一切后,我坐在自己的病床上,看着窗外,仿佛这寒冷的冬天多了一股暖流;这满是咳嗽声的病房也变得舒适了许多。

隔离的日子里,我自己坐在病床上,看着玻璃窗外,心里不免孤单。这时医院给我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汪玲老师专门为我做心理辅导。汪老师每天都会来教我做放松练习,陪我聊天,教我归纳总结自己的情绪变化,这让我感觉到了外界的气息,让我整个人突然间变得平和起来。
每天我听到新闻,得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我知道这是医务人员的功劳,同时我也看到了无数人的默默奉献,这一切都在不断的激励和鼓舞着我。之后,我的隔离时间变得有规划了起来。每天坚持测体温,每天沐浴窗外的阳光,每天阅读书籍,这样心情越来越好。我的祖国,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朋友和家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给了我许多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

我相信疫情一定会被控制,而这温暖人心的善举也会源远流长,我为交一长医而骄傲,随着天气的变暖,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