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2月1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发起“共克时艰战疫情,人文关怀在践行”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以弘扬抗击疫情期间交一长医人的新风采,向公众传递信心、向患者传递爱心、向医护人员传递关心。近期,主题活动工作组收到诸多优秀稿件,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在公众号内展播,敬请关注。
己亥岁末,庚子伊始,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肆虐全国。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需要加倍的呵护和关爱。有一群人在医院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温情与坚毅,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健康。
“我们也想去,但我们不能走。”
疫情爆发以来,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全院上下取消休假,全力以赴迎战新冠肺炎,很多医生护士志愿报名支援感染科,支援武汉。都是中国人,谁的血不是热的?儿科的医护人员也想去火线支援,但他们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儿科医生数量少,责任重,工作难度大,疫情期间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患儿可能很难理解,更难以遵守,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即使工作再苦再累,儿科的医护人员都怀着坚定地信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科阵地不能丢”。这是他们的自我激励,也是对患者的真情告白。
“妈妈不能陪你,护士姐姐陪你。”
因为疫情期间的防控需要,每名患儿只能有一名家长陪护,儿科门诊的门口,常常上演孩子与爸爸或妈妈痛苦的离别。隔离病毒,却不能隔离爱。护士们为了孩子不再害怕打针、做检查,常会送些小玩具、小糖果给患儿,调节心情,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当然,耐心的陪伴与真诚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孩子们渐渐信任医生和护士,开始安静下来,配合治疗。
常与儿童接触的儿科医护们,深谙儿童心理:救治患儿的时候,对症下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帮助患儿和家长保持乐观的心态,赢得他们的信任。儿科医护人员用温柔的话语、表情和动作,消除紧张和恐惧。儿科病房就是这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们省下来一套,感染科的同事就多一套。”
疫情的突然爆发让人措手不及,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哪个医院都不够用。工厂产量有限,采购也要时间,疫情来得又急又重,只能靠节省。儿科护士长一声令下,将“小夜班”统统改成“大夜班”,全体护士纷纷赞同。虽然上班时间延长了,但每天都能省下两套防护服。“省下来的防护服给感染科的同事们留着吧,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因为同在一线,才更能理解一线医护的艰辛,才更愿用自己的牺牲成全战友。

“再累也不能放松学习,那是对生命的尊重。”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人们才一点一点揭开新冠肺炎病毒的神秘面纱,防控标准与治疗方案也随时在更新。儿科门诊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号召,迅速而全面的开展新冠肺炎知识学习。每天的交接班都要学习新冠肺炎知识,演练隔离衣的穿脱,每个人都不觉得枯燥和不耐烦,那是因为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文件中每一点知识与要求,背后都是被感染的生命和科研人员的付出;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也是对每一名患者及家属的负责。

天气渐渐回暖,疫情的阴霾也逐渐退散,我们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儿科全体医护和患者及家属一起静待春回大地,万花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