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钟铃,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医院外科一支部书记,肿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中共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西安市长安医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抗癌协会第三届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性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立足区域医疗服务,做强肿瘤学科

2018年10月18日,长安区医院搬迁新院区,肿瘤科也是在这时成立,马钟铃负责开展医院肿瘤专科诊疗工作。到岗后,他立即加班加点摸清区域内及医院相关状况,迅速梳理思路,建立肿瘤科规范的管理构架及质量管理体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强化人员培训考核和肿瘤科质量管控,让肿瘤科迅速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长安区医院肿瘤科是长安区域内唯一建立的综合性肿瘤专科。一路风雨,马钟铃从未退缩。持续推进肿瘤疾病的专门研究和综合治疗,建立肿瘤疾病会诊机制,大力推广肿瘤MDT规范诊疗,最大程度为区域内肿瘤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经过三年的时间,肿瘤科从无到有,从一个新兴科室,发展到现在集肿瘤外科、内科等综合治疗手段为一体,并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人才培养任务的大型肿瘤专科。走过的路,沿途的景色,或许只有马钟铃一个人知道。

视患者为亲人,人文服务彰显医者大爱
近年来,肿瘤的诊疗以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为导向,我国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快速发展,使得疾病的治愈率大幅提高。然而当时医院刚刚搬迁新院区,肿瘤科也成立不久,只能够保证一般的肿瘤患者化疗。在看到患者及家属渴求的目光时,马钟铃很不是滋味。“既然长安区人民信任我,我就要对我的患者负责到底。”从不轻言放弃,更不怕一路的荆棘与坎坷。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不断的四处奔波,搜集资料,递交材料......终于,在2019年长安区医院肿瘤科成为西安市特殊药品申请机构之一,要知道这在全市的好些三级医院都没有这个资格。那些本来需要好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药品,在审批成功后原本昂贵的药费大大减低,这让一些生活并不富裕的家庭,从此也不再害怕所谓肿瘤治疗贵这一顽疾。让一些肿瘤复发乃至晚期的患者,在使用靶向、免疫治疗后,延长他们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要治愈的不仅是患者的病,还有患者的心。”马钟铃在日常工作中常常这样提醒自己。王老爷子一位直肠癌中晚期患者,马钟铃结合患者相关指标评估,多次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建议先做辅助化疗,待病灶缩小后,再进行外科手术。术后患者的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没有愈合的伤口,犹如患者和家属一颗无法愈合的心。细心的马钟铃发现了这一端倪,他总是会第一时间去老爷子的病房,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更换伤口的辅料。每次换药时,马钟铃总喜欢逗老爷子开心,跟他聊聊家长里短,耐心的听他说说过去的事情。这就仿佛一缕暖阳,日渐温暖着老爷子和家属脆弱的心。慢慢地,老爷子的心情开始明朗起来,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而与他一起变好的,还有逐渐长出肉芽的伤口和得到控制的病情。

创立精医人文品牌,打造区域肿瘤中心

2019年,科室成立1年余,各项业务逐步稳健开展,一切井然有序。然而马钟铃却从未停下向前行的脚步,一刻也不曾歇息。恰逢第五季全国医院擂台赛举办,马钟铃秉承着“创立精医人文品牌,打造区域肿瘤中心”的理念,积极报名参加,组织科室相关人员集体学习、培训,大家集思广益,努力推广医院、科室的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人知道长安区医院肿瘤科的存在,为更多的老百姓解决实际的就医问题。最终取得2019年全国医院擂台总决赛全国示范案例奖、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优秀案例、县域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最具人气案例等多项奖项。“让老百姓了解肿瘤、远离肿瘤;能够让医院、学科、卫健主管部门成为掌握老百姓肿瘤防治情况的抓手,做好充分精准干预肿瘤。这是我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一个愿望。”马钟铃笑着说道。

此外,肿瘤科还于2019年起发起举办每年一届的“秦风肿瘤论坛”,为西北地区肿瘤同道提供相互学习,协作交流的良好平台。秦风肿瘤论坛每年由国内、国际肿瘤领域顶尖专家带来精彩的学术盛宴,致力于与省内专家同仁“精准联合、创新协作”,传播陕西在肿瘤方面的防治经验,将陕西“肿瘤声音”传播至全国。马钟铃还十分注重科室学科建设和自身科研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SCI作者1篇,2020年承担市级科研课题一项,带领科室积极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并为创建癌痛中心积极准备着。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总是盲目的去安慰患者,倒不如坐下来与其实事求是的交谈”马钟铃说到。因为他知道医学终究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肿瘤这一疑难杂症而言。虽然随着科学、医学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的治愈率每年都在大幅度提升,但总归不是100%。疾病的本身疑难以及每个患者个体的不同,都决定了医学的不可预知性。所以很多时候,肿瘤患者的诊疗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医生和家属的预期。当一个成熟的医生在面对过千千万万个病例后,他总是要承认并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


“总会有一些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生存期,这种时候我会很无力,不知道该怎么办。”马钟铃时常感慨到。而此时,无所适从的不止是医生,患者以及家属的焦虑感往往会更强。


“我相信人都会感到恐惧,尤其是患者在面对疾病时,肿瘤患者的情绪可能会更加明显。”马钟铃说到“因为距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3的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很多人都是被癌症给吓死的,还有很多人是被折腾死的。当患者面对不确定的治疗效果、高昂的诊疗费用等等,这些都会让患者恐惧心理加重,这时,我们医生的职责就不仅仅是程序化地为病人开药、手术,而是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以此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帮忙其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医乃仁术”,从医多年,马钟铃始终这样践行。“医者,施以仁术以救人,施以仁心以救魂,我个人认为,仅仅有好医术的医生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只有带着一颗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心,能为了患者而有所付出的医生,才是一名真正的好医生。”马钟铃带领肿瘤科的医护人员一直践行这样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他希望每一位医生和患者都认识到生命的宝贵,能够正确看待疾病,他也在努力帮助每一位患者远离疾病、重获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