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底开始,西安交大一附院长安区医院感染科已收治十余例出血热患者,其中轻症患者2例,其余患者均为危重患者。为此,护理部副主任杨慧玲和感染护士长科李东组织感染科全体护士学习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护理知识。
本次培训由感染科护士蔡瑶主讲,主要内容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要点。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病学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林区主要是大林姬鼠,传播途径是多途径传播:1.呼吸道传播,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母婴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临床分期共分为5期,分别是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发热期为发热中毒表现和早期肾损害表现,发热中毒表现为急起发热,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一般为3−7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三痛”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胃肠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精神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早期肾损害的主要表现是大量蛋白尿。
低血压休克期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重者可出现DIC、脑水肿和急性肾衰竭。
少尿期表现为少尿或无尿,为本病极期。
多尿期表现为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进入多尿期,每日尿量渐增至3000ml以上,随尿量增加,病情逐渐好转。
恢复期尿量恢复至每日2000ml以下进入恢复期,体力需1~3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过“三关”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重点防治休克、出血、肾衰竭。
护理目标
1.体温下降,保持在正常范围;
2.组织灌注良好;
3.尿量增加;
4.皮肤和黏膜充血、出血症状减轻或消失。
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
以物理降温为主,若高热伴四肢厥冷,可温水擦浴,小剂量退热剂,忌用大剂量和发汗退热药,大量出汗可能导致低血压休克。
2,皮肤黏膜的护理
定时变换体位,避免推,拉,拽动作,测血压时袖带绑扎不可过紧和时间过长,保持口腔黏膜清洁。
3,低血压休克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快速,适当输入液体,注意观察心功能状况,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吸氧,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
4,体液过多的护理
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量出为入,宁少勿多”避免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护理及透析护理。
预防和健康教育
1.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知识
2.宣传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措施
防鼠、灭鼠是预防关键!!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3.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指导
正确认识疾病,出院后仍继续休息1~3个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加强营养。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起病急,病程长的疾病,护理措施以早期绝对卧床休息,及时准确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休克、肾衰竭、腔道和内脏出血为重点。通过本次学习,感染科的护理人员受益匪浅,更加了解了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护理目标,以及对症护理措施,对感染科的护理临床工作的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